新闻动态

“替日洗白、放弃国籍”,曾口出狂言的赵立新,今下场大快人心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2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97

在1968年的河南郑州,一个红军家庭迎来了新生命。父亲退伍后在新华书店工作,让年幼的赵立新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。这样的环境孕育出的本应是知书达理的文化人,中学时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热爱更预示着他将走上艺术道路。十八岁那年,一段《哈姆雷特》的精彩朗诵为他敲开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。

命运似乎格外眷顾这位年轻人。大二时获得公派苏联留学的资格,仅用七个月就攻克俄语难关,在全苏国立电影学院拿下导演硕士学位。毕业后,他选择回国,而是远赴瑞典,成为瑞典国家话剧院首位华裔演员,同时身兼数职。精通四国语言的他,在欧洲戏剧界崭露头角,自导自演的作品更荣获斯德哥尔摩国际戏剧节大奖。

2010年,中央戏剧学院的召唤让他毅然放弃海外成就回国任教。正值中国影视黄金时代,赵立新在《走向共和》《大明王朝1566》等历史剧中大放异彩。2016年凭借《于无声处》斩获白玉兰最佳男配角,2018年在《声临其境》中展现的四国语言配音更让他一夜爆红,成为公认的1"知识型顶流1"。

展开剩余61%

然而2019年3月31日,一条关于1"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"的微博彻底改变了这一切。随后对1"为何日军未抢故宫文物1"的追问,让舆论哗然。官方媒体纷纷发声谴责,网友愤怒声讨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位一直以1"高知1"形象示人的演员,早在2002年就已加入瑞典国籍。

危机迅速发酵。凌晨三点的删博道歉无济于事,所有合作项目紧急切割,多部影视剧采用AI换脸技术,代言综艺全部取消。短短半个月,这位曾经的1"叔圈顶流1"便从神坛跌落,成为1"劣迹艺人1"的典型。

六年过去,试图以1"MR.赵1"名义在小剧场复出的尝试屡遭举报,偶尔发布的朗诵视频也被下架。有目击者称在欧洲超市见到他选购打折商品,形单影只。中戏教材将其作为反面案例,更有传言称其经济窘迫,不得不向友人借款。

从红军后代到瑞典籍演员,从戏剧大师到争议人物,赵立新的人生轨迹令人唏嘘。那些被才华遮蔽的认知偏差,最终让他在历史认知的试金石前现出原形。他的故事警示后人:艺术造诣再高,若缺失了对历史的敬畏,终将付出沉重代价。

发布于:福建省